编者按 从全局上谋势,向关键处突破,以发展促协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中国经济时报·经济地理策划“加快重点区域集中突破和引领带动”系列报道,本期聚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探访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重点区域·高新区①—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 ■李秦 周桂
盛夏的阳光掠过荆门高新区连片的黄色厂房,亿纬锂能(300014)超级工厂的生产线上,机械臂每60秒就完成一组电池的封装。这片占地4000亩的锂电产业基地,13年前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已见证着亿纬锂能从3GWh产能飙升至169GWh、2024年突破400亿元产值的跨越。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更是荆门高新区逆袭之路的生动缩影。
如今,荆门高新区已吸引60家上市公司落户,拥有4家年产值超300亿元的企业,2024年工业总产值达1921亿元,实现了产业从“不可能”到“一定能”的跨越。
破局:从“闭门羹”到“投资潮”
在荆门高新区招商服务中心的档案里,曾记录着这样的片段:早期该区干部外出招商时,经常得到这样的答复:“荆门掇刀?没听说过。投资?不可能!”而如今,这份记忆已被60家上市公司的投资协议所覆盖,刘金成、曹德旺、李宁等企业家的名字,频繁与这片土地关联在一起。
在汽车行业,这一转变尤为显著。2019年,园区内的猎豹汽车项目陷入破产清算。2020年长城汽车(601633)荆门分公司落户后,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华中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2024年,该公司生产整车15.3万辆,实现产值333亿元,成为湖北省单个企业新增产值排名第二的企业。
崛起:四大企业构筑产业高地
亿纬动力、长城汽车、格林美(002340)、荆门石化这4家年产值均突破300亿元的龙头企业,共同构筑起荆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柱。在格林美的展厅里,废旧电池经过处理转化为高纯度金属材料的流程清晰可见。该企业在“镍钴钨稀有金属回收利用、超细钴粉循环再造、动力电池用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制造”三个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真正实现了“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
在荆门石化的中控室内,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特种油生产数据。2024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8.23亿元,税收85.37亿元,创历史最好纪录。目前,其特种油产量和市场份额稳居全国前三,68#、100#工业白油等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集群:三大链条撑起发展脊梁
荆门高新区与掇刀区一体化运行,虽仅占荆门市4%的面积,却创造了巨大的产业增量。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588亿元,2022年为1138亿元,2024年逆势攀升至1921亿元,产值基本每两年翻一番。
这里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集聚35家锂电产业头部企业,形成年产值近千亿元的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短短几年间,精诚工科冲压件及智能悬架、曼德电子电器系统、诺博汽车内外饰、柳州五菱汽车底盘等50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相继落户掇刀区。2022年至2024年,掇刀区的汽车产业产值从182.4亿元跃升至524.2亿元,正朝着千亿级目标迈进。荆门石化的转型,延伸了上下游产业链条,掇刀传统的化工产业也因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密码:服务精神激活发展动能
“亿纬转型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时,荆门高新区支持产业基金10亿元。”荆门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推进亿纬项目建设,荆门高新区有机关干部脱产两年驻企服务。一个月为长城汽车招工6000人、落实5000个床位,18天为科达利(002850)完成3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工程,这样的效率在园区已成常态。
“荆门高新区是我亲自选定的地方,真的是一块投资的风水宝地。”曹德旺选定这里作为福耀玻璃(600660)的中部布局点,如今该工厂已成为福耀集团效益最好的基地之一。李宁(荆门)产业园现已成为李宁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全国市场50%以上的李宁体育运动装备均发自荆门。“在荆门投资,一切皆有可能!”该集团董事长李宁的感慨配资头条,道出了企业家共同的心声。
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