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炒股配资
▲美国海军拦截作战CG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战斗力再强的一支军队,在面临绝对性的弹尽粮绝之时,也难以发挥其自身的能力。而如今的美国就恰好面临这一问题,在面对任何一场潜在的大国冲突之时,都可能出现弹药严重不足的窘境。
先前在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防空拦截活动当中,就已经有美国国会议员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认为这种无用功,极大地的消耗了美国的战备库存,以至于这些资源无法运用到更加重要的亚太战区,直接促成了美国政府后续与胡塞武装所前署的和平协定。
▲遭到伊朗饱和攻击的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
而在日前,美国,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在短短的12天内结束。从表面上看,美国阵营似乎占了一个巨大的便宜,既拿到了面子,也收获了里子,但一些美国媒体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实战信号”。
01.美军11天用光两成拦截弹?
在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冲突结束之后,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在今年6月下旬刊登了一则报道,并预估了美军在整场行动当中的弹药消耗。
报道指出,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军方总共有五个防空团,部署了7套“萨德”拦截系统,并且在今年年末交付第8套,用于弥补全球范围内的防空反导空缺,这意味着每一发备弹对于“萨德”来说都极其关键。
▲“萨德”系统的工作模式
而在针对伊朗的弹道导弹拦截行动当中,若是按照较为保守的方式来推算,“萨德”系统拦截占比约为50%~66%,那么在为期11天的行动当中,总弹药消耗数量将达到60~80枚。
仅仅是按照成本推算,每一发“萨德”拦截弹的采购价格就高达1500万美元,光是弹药钱,就要耗费12亿美元,这已经占据了美国陆军军火库总量的15~20%,其实际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东地区,甚至能影响亚太地区的布局。
02.若中美有战后果将更加严重?
而且更要命的是,从交战强度上来说,这一次美以联军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并不算高。以色列自身保有的“箭”、“巴拉克”,以及美国海军的“标准-3”导弹,都在拦截活动当中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果伊朗大幅增加打击密度或者打击力度,采用分导式多弹头,那么以色列的“萨德”系统,将面临更大的拦截压力。
▲“萨德”的拦截弹发射车
按照这一消耗弹药的速度推算,若在亚太地区美国与中国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即便采取最保守的评估,仅需55天就将用掉所有的导弹库存,根本撑不到两个月。
此外,较之于伊朗的这些较为落后的导弹武器,解放军早在2019年前,就已经亮相了乘波体高超音速武器,还有更加成熟的东风15型双椎体高超导弹,射程涵盖近中远,就连作为大后方之一的澳大利亚也不再安全。
▲东风17型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
或许有人对此感到疑惑,既然弹药消耗如此之快,那么美军为何不能补充弹药?
答案很简单,因为“萨德”拦截弹的产能极其尴尬,有钱也买不着。
据统计,在单枚单价超过1000万美元的情况下,2023年美军仅补充了18枚弹药,2024年采购仅11枚,2025财年数量稍微有所增长,但也只是12枚。
同时,由于供应链所产生的负面因素,“萨德”拦截弹的采购价格还在上涨,2025财年的采购单价已经达到了2050万美元。
▲“萨德”拦截弹的采购价格极其高昂
一边是高烈度战争背景下的迅速消耗,一边是如同蜗牛爬一般的产能,就连三岁小孩都能看出来,在解放军导弹库存不断扩大的当下,美军的拦截弹库存显然难以实现所谓的“战略平衡”,届时必然会出现弹药上短缺。
且在战时条件下,即便这些导弹产能迅速扩大,可如何将这些弹药运入一线,并储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都会成为问题。
03.美国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实际上,这也反应出了美国所面临的窘境,在军工复合体日益做大的当下,美国政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失能。不再像过去那样,由政府提出需求,而军工企业负责实现,转而变为军工企业能给多少资源,美国政府就能获得多少资源。
艾森豪威尔曾要求美国政界警惕的军工复合体,但这一警告显然遭到了无视,在多场战争的加持之下,军工复合体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涵盖“政、军、商”三界的庞然大物,严重阻碍了美国政府的战略执行。
▲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X35原型机
而且更要命的一点是,如今的美国军工企业不再像冷战时代那样百花齐放,更多的是,某一个军工企业在一个领域实现了单一垄断。例如洛克希德垄断了美国的先进战斗机供应,诺斯罗普格鲁曼垄断了美国的轰炸机供应,而波音公司则垄断了美国的特种机供应,各个供应商均在各自的领域实现了“0竞争”,直接导致美国政府选无可选。
这种问题,最终使得现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开战一事上显得非常谨慎。就比如本次在与伊朗的冲突当中,特朗普既想通过军事手段展现美国的实力,又不想美国拖入到一场长期的消耗战争当中,结果就是导致整场战争打的非常拧巴,既没有彻底拔除伊朗的核能力,也没有让以色列维持绝对性的军事优势。
▲美军曾在阿富汗耗费600万美元,运送9只山羊
还若是放眼到未来可能的中美冲突当中北京炒股配资,这一巨大的弱势还将进一步放大。高昂的军事开支,以及极低的武器运用效率,最终会成为压垮美国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