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南宁的交通在明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清初沿袭明制,设驿站,但在康熙、雍正年间先后废弃,只保留了用于传递公文的铺,改称为塘,俗称塘铺炒股选配资,分为水塘和旱塘两类。旱塘设有塘兵和马匹,俗称塘报马。通过修建桥梁、渡口,凿修道路,完善交通体系,改善交通设施,到清朝中期,初步建立起了以南宁府城为中心,以塘铺为骨架,水陆并重,北与桂林乃至京师相通,东接广东、西连滇黔、南跨安南的交通网络。
南宁府城是桂南甚至整个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从南宁府城出发,东北通往思恩府宾州的陆路上设有10个塘铺,府城东南通往永淳县的陆路上设有6个塘铺,府城西南通往新宁州陆路上设有4个塘铺,府城往北通往思恩府武缘县的陆路上设有3个塘铺,向南通往上思州的小路上设有5个塘铺,向西通往隆安县的小路设有5个塘铺,东南通往灵山县的陆路上设有7个塘铺。南宁境内河流众多,河运便利,其中郁江水道以南宁府城为中心,分为上水、下水两个部分。所谓上水,是指从南宁府城往西通往隆安、新宁州的水路;所谓下水,则指从南宁府城通往永淳、横州的水路。清朝,从府城窑头至三江口的上水设有九塘。三江口是左右两江汇合的地方,从三江口九塘出发,分别沿着左、右两江水通往新宁州和隆安县,其中左江水塘西往新宁州的水路上设有5个水塘;右江水塘西北往隆安县水路上设有8个水塘。南宁府城通往横州、永淳县的下水塘共设17个。
展开剩余51%各州县之间也有塘铺相连接。隆安县旧有那造驿,清代废驿站,改设塘铺,境内设有镇南塘、弓兵塘、马鞍塘、头塘和长江塘等旱塘。在清朝,隆安县水路交通主要沿着右江河道展开,在城东的曲流塘与宣化县相接,往西依次设置镇南塘、曲闸塘、梅龟塘、塞海塘、那桐塘、那重塘、下黄塘、邓炎塘、小林塘、龙床塘、黄姜塘、挂榜塘、剥落塘、大宋塘、那河塘、那棍塘、下颜塘、三床塘,最后抵达县城西北的那劳塘,由此出境。横州乃商旅往来要路,瑶壮杂处,水陆交冲,清朝政府陆续废除前朝驿站,改急递铺为塘。从州城往东通浔州府贵县、州城西通永淳县、向南通往广东廉州府灵山县、北往思恩府宾州的小路上均设有陆塘。在横州州城通往南宁府城和浔州府贵县的郁江水路上,原设12个水哨,每哨设哨船1只,哨官1员,带领兵丁防守;乾隆以后改置为24个水塘,各设哨船,拨兵巡缉。
修建桥梁、设立渡口是解决水上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在清朝,今南宁境内主要河流上均设有渡口,按其性质来分,有官渡、民渡、义渡3类。官渡由官府出资兴办,雇夫摆渡,免费通行;民渡则由百姓自行筹资创办,通过向过往客商收取渡资获取利润;而义渡则是由官民捐资兴办,免费通行。
上述塘铺的设置,保证了朝廷政令的畅达,而通过修桥铺路,则极大地改善境内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境内商品贸易和对外交往,推动了清朝南宁经济的发展。
来源:“方志南宁”微信公众号炒股选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